84歲劉姓老翁今年5月因頭暈、心搏過慢接受24小時心電圖檢查,發現心跳休止長達3.8秒,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內科主任陳志成率團隊為老翁置放新型無導線心臟節律器於體內,成功挽救生命,也是南台灣首例成功案例。



陳志成指出,心跳過慢或心跳休止,可能需植入心臟節律器治療,傳統心臟節律器,由節律器、電極及導線組成,醫師需在胸口切約5公分傷口,將導線穿過大靜脈,電極置於右心房與右心室,再與節律器連接後,將節律器和導線埋入胸前皮下再縫合傷口,2周後才可拆線。新型節律器將傳統節律器3部分整合一起,體積小於傳統節律器的10分之1,置放方式是從股靜脈用特製之導管植入右心室,完成後,病人外觀完全看不出來,也不需要限制活動,隔天就可出院、可自由活動。

陳志成說,從目前臨床研究顯示,併發症發生率約僅傳統節律器的一半,電池使用年限約12年,健保目前並未給付。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施志遠表示,不論置放傳統或新型心臟節律器的病人,日常生活多不受限制,一般微波爐、收音機、吹風機、手機等電器都可使用,但操作時,應離開節律器15公分以上,平時也應遠離高伏特電壓的變電箱、強磁場、大型電機馬達部位和強輻射能的地方。不過,並非所有病人皆適用新型無導線心臟節律器,仍需由醫師專業評估。(中國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f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